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坤卦爻辞

坤道与乾道有什么区别?

“乾道”与“坤道”这两个易学术语也出自易传,系辞讲“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”。如果我们把“道”理解为道路、路线,那么无论是从乾卦的卦辞与爻辞当中,还是从坤卦的卦辞与爻辞当中,怎么也找不出男女二字,只有坤卦辞有个“牝”字,是那是说的“马”而不是“人”,可见“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”说法纯属没有根据的臆断。

  但是乾卦与坤卦有没有“道”呢?我们说“道”还是有的,乾坤不仅有“道”,而且乾坤之道,还是周易之道的根基或标准。

   从乾坤卦的数构成我们知道,乾坤各爻的数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,如果一个天数的量相于一点二五个地数的量,并且这两种量的方向正好相反,那么乾坤各爻的量就都是零,整个卦的量也是零,我们把这种状态也叫“零状态”,在“零状态”下,乾坤各爻都是介于阴阳之间的“不阴不阳”的爻,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“亦阴亦阳”的爻。从“亦阳”的角度上可以把这样的卦规定为乾卦,从“亦阴”的角度也可以把这样的卦规定为坤卦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乾与坤的差别,只是个“看法”而已,不是它们本身有什么差别。

坤卦爻辞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做人为什么要“直”?教育还需要培养孩子“正直”的品质吗?

教育必须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的基础上,还要培养他们正直的好品格。对人要善良正直,有正义感。做事有担当,敢担责。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,做到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这也是我国千古颂扬的优良传统。否则,为了私利,歪心曲肠,尔虞我诈,在社会上变成***,遇到生死考验,必成汉奸败类,为人不齿。

本章是孔子对人性、人生问题的基本看法。直,古文从木,意为如同树木一样直挺向上,可延伸为爽快、率真、坦荡、正派;罔,与直相对立,可引申为邪曲、虚伪、奸诈。孔子认为,人性、人生从本质上来说都应当是正直的。“进化论”学说告诉我们,人是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,历经几百万年的努力,逐渐由匍匐曲行演进为直立行走,并且慢慢挺直脊梁发展大脑,逐步进化为有思想、能创造的文化人,最终成为“天地之贵物”。人类禀受直性而生,因直道而贵,所以孔子说“人之生也直”。

《论语》里有十几处讲到“直”,含义大体相同,与孝、悌、忠、信和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等道德规范一样,也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之一,是君子立身处世之本。孔子认为,不正直的人,虽然他们也能勉强生存,甚至可能活得更好,这只是他们侥幸避免了灾祸而已,最终必然会遭到应有的报应,正如《中庸》中所说的那样,“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而侥幸”。因此,儒家倡导做人还是应该坚守正直的美好品质。

坤卦爻辞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事实果真如此吗?古往今来,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正直者吃亏,邪曲者得利。如屈原、岳飞等一大批忠贞爱国之士,虽然死后留下千古英名,然而却一生曲折坎坷,死得相当悲惨;邪曲的人虽然死后留下千古骂名,而生前却享尽荣华富贵、***厚禄,如秦桧、和珅之流。

反观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,直道而行的人也越来越少,在利益面前,世人变得更加富有心机、善于巧伪,纯粹的直只能在理论上讲得通,或者可以说尚存于幼儿身上,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曲枉、虚伪、邪恶。有人曾做过研究,一个人每天要说大量的话,其中三分之一是废话,三分之一是谎话,三分之一是真话。面对充满废话和谎言的世界,比较直的巴金曾大声呼吁“说真话”,可见做一个正直的人是多么不容易!

虽然当今社会正直的品质有所缺失,但是做为一名教师,我们还是要坚守这一品质,并且倾心培养学生具备这一美好品质,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,国际化进程的加快,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公民具备正直的品格。据一项有关“21世纪最应该具备的品质”的问卷调查显示,有88%的被调查者认为,正直是最重要的品质。在全美国以普通职员为对象的另一项调查也显示,“最希望领导具备的”是正直的品德。这表明,比起那些善于说谎的人,正直的人更加容易被社***认可。因此,教育工作者不可把眼光只盯着过去和现在,愤世嫉俗,而应着眼于未来,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。

坤卦爻辞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孔子鼓励人们过一种正直的生活,并指出这种生活源自人正直的本性,意在强调人生本来就是幸福的、美好的,不用去刻意装饰和追求,只要本着这一本性去生活,就是一个纯粹的人,就会拥有一个幸福、平安的人生。

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,个人管见,不当之处欢迎“关注”作者继续交流!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侵权,请删除!

教育,顾名思义,就是教书育人。教育就像一把开启人类文明进步的金钥匙。

从牙牙学语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,从新生事物当中辨别是与非,善与恶。成长过程中,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,孩子感受到身边的温暖,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尊老爱幼,尊敬师长、相互帮助、拾金不昧等优良传统美德。长大后,要学会感恩,懂得家国情怀。

做一个正直的人,有利于身心健康,有利于社会安宁,更有利于国家经济事业发展。

子曰:“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幸而免”。孔子这句话说的很明白:人活在世上得正直,不正直的人只能靠侥幸才能免于灾祸。

但是,在现实生活中,有人可能会不同意这个观点,古往今来,有很多不正直的人活的挺好啊,反而正直的人却一贫如洗。古人这样形容官场: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,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,正直的“清知府”是怎么弄来的?这种想法乍一看好像挺有道理,但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,无论什么社会环境,正直的人就算活的清贫,如果想要保全自身还是没有问题的,而不正直的人无论有多大的权势,却总是惶惶不可终日,绞尽脑汁隐藏财富,即便如此也终难逃一劫。和珅倒,嘉庆饱,例子太多,就不再举例说明了。

(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

如此讨论把“大道至简”的问题复杂化了,说到教育后代,当然还得把古圣先贤的理念贯穿其中,弘扬正道不遗余力。

接着,我们应该思考的是,那些不正直的人为什么会活的很滋润?大家都明白“正直”是一个人的美德,包括那些“不正直”的人,大家可以在一起大谈特谈“正直”如何重要,为做人之必须,等等,义正言辞。为什么嘴上说的与实际的社会风气不一样?正直的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该怎么做?还有,用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来教育我们的后代真的有效果吗?

上述问题,我们从文明之源寻找答案。先于孔子五百年的《易经》被儒家奉为“六经之首”,其坤卦二爻辞曰“直、方、大,不习,无不利。”意思是:正直、端方、广大,不用练习,没有不利的结果。《文言传》是这样解释“直”与“方”的:“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”,以真诚的态度把持内心的正直,以严肃的方式来规范行为表现。“直”是自身内在的修养,只需要真诚(敬)的持守。而“方”是外在的行为规范,是制度、是法律,当然需要严肃(义)对待。讲到这里,大家一定明白了,光是宣讲“直”是起不到效果的,还需要“方”才管用,至于“大”,即“广大”“有容乃大”,也是曾国藩所说做人的“格局”,一个人如此,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能够兼容并蓄,吸收文明成果,定会迎来伟大复兴。

由此可以看出,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,从来不缺少“文明”的内容,只是几千年来官本位的皇权社会从来只宣讲它们需要的内容。至于我们每一个倡导正“直”的人更需要的是去创建“方”的框架!责无旁贷。

(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