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端午节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

为什么端午和清明节都只问候安康而不是快乐?大家都来讨论下?

这两个节日从传统意义上是怀念,特别是清明,其主要是思念自己的前辈,当然也怀念先烈,端午有点喜庆,赛龙舟肯定要笑声,随着时代变化,我想也会祝福的,因为端午只提到了几个人,

这是因为这两个节日都是以两个历史名人的死兴起的。所以后世在过这两个节日的时候不能说快乐,而是委婉地说一声安康,既不冒渎先贤,又表达了节日问候。

清明节是因为纪念介子推而兴起的,也以说是介子推用生命换来的一个节日。

端午节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,途中又累又饿,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,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,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,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,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,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,并留下遗言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”,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。

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,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,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,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,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涵义,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,各地都发展处了不同习俗,而扫墓祭祖,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

端午节是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。

端午节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屈原本为楚国重臣,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 任左徒,常与怀王商议国事,参与法律的制定。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。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,共同抗衡秦国。在屈原努力下,楚国国力有所增强。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, 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。

怀王二十四年,屈原被逐出郢都,流落到汉北。流放期间,屈原感到心中郁闷,开始文学创作, 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。 后来曾经被召返。怀王三十年,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, 执意入秦,被扣留,后来客死秦国。

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, 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, 再次驱逐屈原。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。 顷襄王二十一年(前278年),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, 攻破了郢都,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。

端午节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, 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。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人们吃粽子,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。

由此可见,这两个节日不同与其它中国传统节日,这两个节日是比较悲壮的,所以在过节时,人们不能再相互祝福快乐,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先贤失去生命的基础上,我们聪明的国人就想出了互道安康,以示节日问候。

我认为端午节和清明节都只问候安康而不能祝快乐,主要是由两个节日内含的深意决定的。

首先说端午节,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祭奠楚国大夫屈原。诗人屈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,却苦于报国无门,后来又遭遇国破家亡,自己又遭遇贬黜。未来看不到希望,所以才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选择投汨罗江自尽,以死明志。成就了端午节这个伟大的传统节日。

清明节包含了寒食节,这一天禁止烟火,只吃冷食。传说是晋文公为了感谢介子推割肉给他充饥,就派人放火烧山,介子推宁死不出来,结果把介子推烧死了,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。将清明节前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,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离得很近,所以踏青祭祖都放在一起了!

这两个传统节日都是为了祭奠人物的,所以只能互道安康,不能祝福快乐!

不是所有节日都是互祝快乐的,比如清明节、端午节,只能互送 “ 安康”。

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,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,曹娥救父投曹娥江,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。五月初五是毒日,是个悲壮的日子,是祭祀日子!

至于清明节,是中华民族传统祭奠缅怀先人的日子。

古代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,上至君王大臣,下至平头百姓,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。从唐朝开始,朝廷就给官员放***以便于归乡扫墓。一直到现在,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。

一是整修坟墓;二是挂烧纸钱、供奉祭品。铲除杂草——放上供品——坟前上香祷祝——燃纸钱金锭——献上一束鲜花,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

这两个节日,都是祭奠先人、缅怀先人的日子。祭奠时大家的心情都是沉重而肃穆的。这个时候如果说:“祝你节日快乐!”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。

再则,清明节和端午节应该说是死者的节日,生者都希望死者能够在阴间安息、快乐。所以这一天应该祝死者节日快乐才对。如果祝活着的人节日快乐,就显得有点尴尬了,哈哈😄

所以在清明节和端午节,生者互相祝安康,比祝对方快乐来得更合适、更恰当。毕竟平安、健康地活着,才是当下最重要的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