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为什么不过圣诞节

为什么现在一些中国人不过圣诞节之类的洋节了?

20世纪8-90年代的时候我们还是过自己民族的节日为主,自从改革开放推广开来,进入21世纪之后,国外文化逐渐进入国内,慢慢扎根青年一代国人的脑海中,当时只是国外文化的渐进阶段。

到了2004-2010年左右,国内一部分商家为了提高销售业绩,从而开始宣扬国外洋节日,以促进市场百姓的消费。

2010-2017年,被国内网商看重了洋节的消费能力,然后就大肆宣扬,以洋节为由头,促进广大人民的消费,促进他们的营收。当然,到了后期,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洋节,更是自创了双十一、双十二、双十、618年中、以及元旦年终等节日。用以达到他们更高的营收目标。

为什么不过圣诞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自从党中央十八大以来,国家为了发扬我们本民族自身的节日,做到让我们社会的新青年不忘本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节日,才出台了一些关于节日这方面的规定,才有效的遏制了外国文化的入侵,从而开始将本民族的节日搬上舞台,用以更好的发扬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。(例如将七夕节,定位于情人节的模式,去替代国外2月14的情人节等一系列举措……)

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。

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,不论什么事物,都觉得西方“强”,就比如过节,都是在生活中积累出的一种文化,符合多数人的生活期望。

为什么不过圣诞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在民族自信心建立起来后,美国,英国等国外的文化与我们交流也频繁,倒不觉得它们有多么厉害。相反,我们的“中国制造”自从走向世界,我们也在期待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输出。有了这种期望,过节自然觉得传统节日底蕴更加深厚,更接“咱们自个儿文化”的地气。

过外国节日越来越少,国内节日越来越重视,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。

为什么圣诞节在中国不流行了?

客观而言,圣诞节在中国确实没有前些年那么火了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我们这代人刚好经历了圣诞节最火爆的那些年,也见证了逐渐冷下来的过程。至少说明中国人对待圣诞节这些洋节也更为理性,不像曾经那样狂热了。个人认为,圣诞节在中国有这样的变化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:

为什么不过圣诞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一,最狂热的那拨人已人到中年,浪不动了。记得21世纪初那十来年是圣诞节最火爆的时候,以重庆为例,解放碑和沙坪坝黑压压的人群,你在人群里根本不需要动就直接被挤着前进了;才下午五六点钟,解放碑商圈就开始只出不进了。最有新鲜感、最狂热的就是80后和90后,现在这波人的主要经历已经在工作和家庭上,没那么多的精力和体力出去浪了。

第二,卖场‬受到电商‬巨大冲击,卖场辉煌不再。圣诞节在中国的火爆就是商家裹挟炒作的结果,跟七夕节的运作逻辑是一样的。这一天,商场促销,餐厅有活动,卖花的、酒店也以分一杯羹,它更多的是个消费狂欢节。买买买,吃吃吃,逛逛逛,就是绝大多数人过圣诞节的主要活动。现在电商促销一波接一波,一个平台接一个平台,双11、双12和黑五早已把年轻人的购买注意力吸引得差不多了,实现了渠道控制,卖场促销即便更划算吸引力不再。没有人流量,就没有狂欢,更没有消费欲望的井喷。

第三,中国传统节日备受重视,多方力量共推。中国版圣诞节是当年拉动内需时代的产物,后来随着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公共节***日,加之国家传统文化复兴战略推进,***日多了分到单个节***日上的热情必然降低,加上80、90后因社会角色的变化更加人伦文化内涵身份认同感,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

第四,圣诞节过法逐步回归本源,渐趋家庭化。圣诞节的本质属性为宗教性,兼具家庭性,真正认认真真过的人基本上是两种表现:***教信徒在教堂做弥撒或聚会,***教信徒或认同圣诞节的非信徒在家温馨过节。互赠礼物,互相祝福,重在仪式感,而不在人扎堆而狂欢。

圣诞节冷却是个好事情,说明国人越发理性,说明国家对民族文化越发重视,这也符合很多事物从狂热到理性的普遍规律。

圣诞节、平安夜、情人节都是商家兴起来的,他们将这些节日搞起来,是为了促销,许多人都是爱热闹,尤其是女性,她们的男朋友自然会尽量满足女朋友的需求。这些节日几乎都是这些人在过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