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立春,二十四节气之首,关于二十四节气,你还知道哪些?
😄😄😄我来晚了!见到大家早已踴跃发表,讲得很好很祥细,我再补遗拾缺漫谈一点。
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。比如小麦种植,江北、黄河流域多在秋分至立冬前播种。立冬后播种的小麦虽然当时不发芽,等来年开春发芽,照样能结籽粒。而立春后播种小麦,大多是不结籽实的。这就是科学上说得“春化“阶段。
还有大葱,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“秋社“,秋社前种的大葱来年四、五月间会出花(俗称葱波萝),而过“秋社”后播下的葱种,来年一年都不长波萝(开花),就相差这几天,事情就有质的不同。还有麦茬种黄豆,一定要赶在“夏至”前出苗,否则只长豆棵不结籽。这就是“不误农时”。另外,在养生和中医方面,二十四节也有很大的参考值。所谓的”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六淫病机,也都与二十四节气有关。
二十四节是太阳黄经运行的节点,它对大地上的动、植物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。只要大家留心,会有更多的发现。
谢邀!
讠谢谢邀请!关于二十四节气,还有:雨水.惊蛰..春分.清明.谷雨.立夏.小满.芒种.夏至.小署.大署.立秋.处署.白露.秋分.寒露.霜降.立冬.小雪.大雪.冬至.小寒.大寒。
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商朝,是中国历法的独创,几千年来对中国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古人根据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,把一年天分为24个节气。
立春:即春季的开始。
雨水:降雨开始。
惊蛰:指春雷惊睡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
春分:表示昼夜平分。
清明:天气晴朗。
谷雨:雨生百谷。
立夏:夏季开始。
小满:麦类等有芒作物籽粒开始饱满。
芒种: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。
谢谢邀请。
二十四节气,是逐步完善的,最早记录的节气,《吕氏春秋》,只有八个,两至两分,四季四立:冬至,夏至,春分,秋分;立春,立夏,立秋,立冬。
两至两分,天文意义的节气。立竿见影,中午时的日影,冬至最长,夏至最短,春分、秋分均分。两个冬至日的时间为一个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。
四季四立,气候意义的节气,一年分四季。一年四季,适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。
古人没有地球的概念,也不知地球自转又绕太阳公转,只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确定太阳年的时间。
二十四节气,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。
我国古人把一周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分成二十四个等分,用来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,它们分别命名为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从立春开始,单数的叫做节气,双数的叫做中气,或者说月初的叫节气,后半月的叫中气。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,是我国古代历法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创造。早在西周、春秋时期,古人就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,测定冬至和夏至、春分和秋分,往后又测出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四个季节,逐步完善。汉武帝时期成书的巜淮南子》,已经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,名称与顺序和现在完全一样。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我国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,逐步认识气象变化规律的结果,它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,所以在现行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,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,上半年分别在三日至五日、十八日至二十二日;下半年在六日至八日、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,相差不大。农历因为闰月的关系,每年节气的日期相差较大,闰月沒有中气。长期以来,二十四节气曾在我国的农牧业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,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一定的作用。人们为了便于记忆,还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: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