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月老

把媒人称"月老",有何典故"出处哪里?

出處是唐朝李復言《續幽怪錄·定婚店》,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韋固的少年,有一天晚上遇到一個老人坐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,近看書上什麼都沒有,好一本無字天書。老人卻說他看的是「鴛鴦譜」,紀錄天下人命定姻緣的冊子。

老人看少年不相信,就指著遠處賣菜老婆婆的幼小的女兒,告訴少年那是他十四年後的妻子。韋固自然不信那個小女孩是自己未來的妻子,甚至拿了石頭惡作劇砸她。

十餘年後,韋固結婚,成親之夜他好奇妻子眉上的疤痕,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當年的小女孩。

月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「月下老人」就是從這個典故出來的,也因此作為促成姻緣的媒人代名詞。

《续幽怪录·定婚店》:“韦固少未娶,旅次宋城,遇老人倚囊而坐,向月捡书,因问之。答曰:‘此幽明之书。’固曰:‘然则君何主?’曰:‘主天下之婚姻耳。’因问囊中赤绳子,曰:‘以此系夫妇之足,虽仇家异域,此绳一系之,终不易。’”

媒人,婚姻介绍人称为“媒人”。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早有孟子把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。

月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伐柯:这个雅称来自《诗经·豳风·伐柯》中:“伐柯如何?匪斧不克,取妻如何?匪媒不得。”意思是说怎样去砍那斧柄呢?没有斧头不可能;怎样娶那妻子呢?没有媒人不可行。《中庸》:“执柯以伐柯。”后来,便称媒人为“伐柯”或“伐柯人”。称做媒为“执柯”。如宋·吴自牧《梦粱录·嫁娶》:“其伐柯人两家通报。择日过帖。”

唐.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:唐朝的韦固年青时路过宋城,见一老人在月光下倚囊而坐,手里在翻一本书.韦固问他是什么书,他说是天下人的婚姻簿;又问囊中是什么东西,他说是赤绳,专门拴系夫妇两人的脚的,后来就称主管婚姻的神为月下老人或月老,同时也用作媒人的代称.

自古以来,人们通常把男女婚姻中牵红线的介绍人的称呼。

月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相传“月老”唐朝是商丘人,名字叫柴道煌,是天上司管男女姻缘的喜神。今生的姻缘都是前世修来的,如果你想求美满幸福的婚姻,就要诵月老经噢。

据说月老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。

月老(别名柴道煌,民间又称月下老人、月下老儿,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)人,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,也就是媒神,是天庭的一位上仙。唐朝元和二年(公元807年),巧遇月下老人。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,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“定婚店”。月老由此而来,此后世代相传,男女老少咸知。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。

什么叫月老?

月下老人,就简称月老。那只是一种比喻。他们是专门从事保媒拉纤职业的人,就是为了说合促成,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两边吹嘘,极尽夸张之能事,两边打圆场,最终成人之美,撮合本来很陌生的,不好意思开口的,性格内向,比较害羞的异性单身者的姻缘。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嘛!所以他们做的都是好事。是很受人欢迎的职业。他们都是脸皮很厚,消息灵通,能说会道,口若悬河,见多识广,见机行事,社会经验丰富,深通人情世故,洞悉人性的人。

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,又称“月老”。记得《浮生六记》(清朝长洲人沈复(字三白,号梅逸)著于嘉庆十三年(1808年)的自传体散文集)中描写过月老的样子:“一手挽红丝,一手携杖悬婚姻簿,童颜鹤发,奔驰于非烟非雾中。”又说:“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奂鶳,今生夫妇已承牵合,来世姻缘亦须仰藉神力。”

天下有情人怎可仅凭“爱”二字来解?除了爱情,还有朋友情,还有知心情,更有亲情。夫妻之间除了相互的信任支持,更多的也需要相互尊敬爱护。今时之人,往往直来直去,反正是亲人,想当然就得让他(或她)包容,岂不知,这是恶的开始。

书中有言:“余性爽直,落拓不羁;芸若腐儒,迂拘多礼。偶尔为之整袖,必连声道“得罪”;或递巾授扇,必起身来接。余始厌之,曰:“卿欲以礼缚我耶?《语》曰:‘礼多必诈’。”芸两颊发赤,曰:“恭而有礼,何反言诈?”余曰:“恭敬在心,不在虚文。”芸曰:“至亲莫如父母,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?”余曰:“前言戏之耳。”芸曰:“世间反目多由戏起,后勿冤妾,令人郁死!”余乃挽之入怀,抚慰之,始解颜为笑。自此“岂敢”、“得罪”竟成语助词矣。鸿案相庄廿有三年,年愈久而情愈密。”

《浮生六记》是沈复著的笔记。原有六卷,现存前四卷。

卷一《闺房记乐》描述了作者与妻陈芸闲居沧浪亭畔时,每当花开月上,夫妻对酌吟诗,怡然自得的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怀念。

卷二《闲情记趣》叙述了作者在生活穷困中,曲尽文酒流连之乐,赏玩花卉虫鱼,布置各种赏心悦性之具,凭着爱美的心性,领略无处不在的一种真趣,阐发了作者不同凡俗的美学观。

卷三《坎坷记愁》记述了作者伉俪天性浪漫,不容于封建大家庭,两次遭逐,飘泊无依,穷困潦倒。颠沛流离中爱妻陈芸病死他乡,不幸其父也相继离开人世。作者奔丧归来,兄弟失和,惨遭家庭巨变。人生坎坷,备尝艰辛。

卷四《浪游记趣》叙作者游幕作贾,遍历风景名胜,记下了各地的美丽风光。书中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,如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以及知识分子的凄凉遭遇,后两记已佚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