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官心

乾隆时期的甘肃监粮冒赈案是怎么回事?

谢谢邀请。甘肃监粮冒赈案被称为清朝第一大***案。

背景:乾隆末年,甘肃撒拉族发生暴乱,敌对双方是新教和旧教,朝廷支持旧教,新***苏四十三率众反抗,以称为反清起义,起义军声势浩大,直逼兰州。

乾隆派兵围剿,军费是个大问题。按理说,军费都是朝廷从税收中抽调,没想到甘肃布政使王廷赞,可以称为甘肃***,主动请缨,愿意捐献四万作为军费。

官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没想到,热面孔贴上了冷***,乾隆爷并没有买他的账,心想一个***哪来那么多钱,于是进行调查。没想到,一石激起千层浪,一下牵出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全国***答案。

大老虎不是王廷赞,因为七年前他还不是***,***是一个叫王亶望的人,他借粮食储备不足之名,提议开启捐监,捐监就是捐献粮食,和卖官鬻爵目的差不多。但是王亶望没有让人捐粮,而是改为捐钱。并且根据甘肃各个县的情况,定出了捐钱的额度。当然这些钱都是当地的土豪出的,然后王亶望和中央说,我从土豪搜上来的钱,用来赈灾,言外之意就是不需要国家一分钱,我们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

结果,灾情越来越严重,乾隆派人前去调查灾情,当然已经被王亶望买通了,大家都***,***账。就这样,王亶望钱越来越多,政绩越来越好,后来升任走了,王廷赞继任。

官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就这样,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
在电视剧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中,甘肃流民灾民跑到京城,大嘴巴纪晓岚借和珅之口说出实情,最后派人查出真相,便说的是乾隆时期第一大贪腐案:甘肃冒赈案。这个案子掀起了所谓乾隆盛世的阴暗面,戳痛了敏感的神经,故而乾隆皇帝恼羞成怒,严厉处理了一大批涉案官员。 在圣旨中训示:

甘肃此案,上下勾通,侵帑剥民,盈千累万,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。案内各犯,俱属法无可贷。

事情的起源在于平定西北叛乱之后,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朝廷发现甘肃粮饷亏空,而且似乎年年都干旱,让朝廷拨款。

官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加上当时的布政使王亶望生活奢侈,为人高调,动辄可以充款万两级,引发怀疑。乾隆皇帝发问:王延赞仅任甘肃藩司,何以家计如此充裕?其实,冒赈的弊端源于捐监制度(买卖功名),所得款项来筹集军费和维持地方财政的平衡。循化厅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反清起义平定之后,王亶望联合兰州知府蒋全迪,为各县预定灾情,领取朝廷赈灾银两:

按照各县报灾的轻重,定出收捐数额,由藩司衙门预定份数发单给各县,令各县照单开赈,谎报灾情,这就是所谓冒赈。

朝廷不都是傻子,按图索骥之下,一桩惊天大案逐步浮出水面。民间流传歌谣,王亶望敛财有道,往往是:一千两见面,两千两吃饭,三千两射箭。代价堪比与巴菲特吃一顿中午饭的拍卖价格了。

在乾隆时期官场上,几乎所有人独善其身很难。经过朝廷派员核查,牵涉总督、布政使及以下道、州、府、县官员113人,最终追缴赃银281余万两,可以说没有一个官员是未参与的。不仅如此,清代官场运作之事树大根深,牵扯广泛,案情也波及到直隶、盛京、江苏、浙江、云南、河南、陕西等多个省,很多大员牵扯在内,地域分布极广。

至乾隆四十六年初,甘肃省共有274450名报捐监生,收得银子15094750两,而各级官员,往往层层克扣,不入府库,经过严格审核,合计侵吞银子2915600两,数额之大,可谓前所未有。

故而乾隆知道真相后斥骂,没想到:官官相护之风,至于举朝皆然!乾隆决意借此政治吏治,于是降旨严惩涉案人员,表示不可因罚不及众仍存姑息:

总督勒尔谨赐令自尽、两任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、兰州知府蒋全迪依***法;
甘肃捐监一事立即禁止,不得再借捐监敛财;
侵贪赈银千两以上的官员程栋、陈严祖等56名贪官正法;
免死发遣46人,革职、杖流、病故、畏罪***数十人。  

代理陕甘总督的李侍尧,夙兴夜寐,最终革除利弊与积习,终于使得地方重回清明,流民得以安置。当然,乾隆对此也不是没有责任。他一开始放任捐官买卖功名,事情坐大没有及时纠正,西北军事费用太高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最后酿成官场恶习,乾隆皇帝必然是责无旁贷,盛世走下神坛。

历史传讯社,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。我们立足于原创,书写历史,资鉴现实,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。

乾隆46年,甘肃循化厅撒拉族人苏四十三,因不满清朝对少数民族的压迫统治,率领着撒拉族人、***人发动反清起义。在接连攻克了几个县城后,兵抵兰州城下。乾隆得报后,紧急抽调连城、凉州、陕西等地援军协助平叛,并派心腹大臣和珅督战前线。

不过,和珅除了善于聚敛钱财,讨乾隆欢心外,其军事才能实在太过平庸。数万清军依然抵挡不住苏四十三的进攻,战事一败再败。

乾隆只好将他召回汇报军情,和珅将战败原因归结于天气。他向乾隆汇报说,官军之所以剿匪无力,是因为甘肃数日都是连绵大雨。乾隆一听就来气,怒斥和珅:“甘肃地方官员连年上报干旱,哪来数日不歇的大雨,分明是你为自己的无能寻找借口。”

没办法,乾隆只好再派阿桂入甘肃督战,结果阿桂同样上奏“雨势连绵滂霈,且至数日之久”。

(和珅剧照)

至此,聪明的乾隆才联想到,历任甘肃官员之所以谎报旱情,很有可能是为了***赈灾粮食。

于是,清朝第一大***案“甘肃冒赈案”渐渐浮出了水面。

实际上,这起案件早在乾隆三十九年就已经发案了。当时的甘肃布政使王亶望赴任刚半年,就向乾隆奏报:“收捐1.9万名,得豆麦82万余石。”乾隆深表怀疑,责问陕甘总督勒尔谨“四不可解”: 甘肃民多艰窘,安得有近2万人捐监?民食尚且不敷,又安得这么多粮食捐监?捐监粮多达82万,经久必陈腐,又将安用?即使每年借给民间,何不留于阁阎,听其自为流转?

勒尔谨辩称,这些捐监者中绝大多数是外省人,而甘肃又是商贾汇集之地,很多粮商就在此地将多余的粮食卖给商人,商人们又转手将粮食捐给朝廷。乾隆找不到破绽,只好就不了了之。

王亶望是原江苏巡抚王师之子,曾考中举人,后又捐监得了一个知县。此人能力平庸,但善于逢迎巴结。曾在乾隆38年,趁着乾隆出巡天津之机,向他进献宝物,遭到了乾隆的当场拒绝。不过第二年,王亶望靠着贿赂朝中重臣,调任甘肃布政使,全面负责捐监收粮工作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