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唐明皇起名

高力士晚年为唐玄宗绝食而死,他为什么对李隆基这么忠心?

在热播大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,大宦官郭利仕被塑造成一位心机似海、八面玲珑的形象,在暗中没少维护李必,帮助他办案。其实,郭利仕的历史原型,正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宦官高力士。那么,历史上的高力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?他的真实形象和结局如何?

高力士本名冯元一,是北燕皇室的后裔,“岭南圣母”冼夫人的六世孙,曾祖父冯盎、祖父冯智玳、父亲冯君衡世袭潘州刺史。冯元一年仅15岁的时候,因受族人谋反案的牵连,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***,随即送往长安做太监,时在圣历元年(698年)。冯元一入宫后,被大太监高延福收为养子,并改名为高力士。

高力士入宫后,因为身材高大、天性谨慎,再加上养父高延福跟权臣武三思是亲戚的关系,由是深得女皇武则天的重用,得以升任宫闱丞。唐中宗复辟后,高力士转而侍奉皇侄李隆基,并跟他建立起超越主仆关系的亲密感情。此后,在诛杀韦皇后、拥戴睿宗复辟及铲除太平公主等一系列活动中,高力士都鼎力支持李隆基,并且立有大功,由是获得后者的器重。

唐明皇起名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唐玄宗亲政后(诛杀太平公主之前,李隆基已登基为帝),高力士屡获升迁,除在内朝担任内侍监外,还在外朝累官至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齐国公,官爵、地位鲜有人能及。高力士受唐玄宗倚重是如此之深,以至于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,必先送呈高力士,然后进奉御前,小事便自行裁决。

按照《旧唐书》和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唐玄宗李隆基死后,流放外地的高力士被放回。走到朗州时,听说太上皇李隆基已死,高力士伤心大哭,呕血而死。此时是宝应元年三月,高力士七十九岁,他并不是绝食而死。

那么,高力士为什么对唐玄宗的感情这么深厚?这般忠心呢?

唐明皇起名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高力士从小被阉入宫,因为记忆力过人,很得武则天、武三思的赏识。唐玄宗登基后,也非常倚重高力士。

此前,唐太宗借鉴历史教训,很注意防范宦官,规定宦官最高只能做到四品。但唐玄宗李隆基时代,破坏了这个规矩。

当时设立了内侍省,由高力士负责,许多政事先交内侍省,由它筛选之后,再呈唐玄宗。其中一些小事就由内侍省决定,不再上报唐玄宗。这就给了高力士这些太监们很多的擅权的机会。

唐明皇起名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特别是唐玄宗晚年时,逐渐怠政,许多大事和人事的任用,都与高力士商量。唐玄宗曾经说:“力士当上,我寝乃安。”

唐玄宗信赖高力士,封他为骠骑大将军,渤海郡公。高力士还娶了妻子,父母和岳父都得到隆重的封赏。唐玄宗称呼他为将军,皇太子李亨把他视为兄长,普通的亲王、公主称他为“翁”,皇亲们称他为“爹”。见,高力士的地位在***、天宝年间尊崇无比。

当时,满朝文武包括皇太子都知道高力士在皇帝面前说话很有分量,都对他小心逢迎。高力士聚敛了海量的财富,他所代表的宦官势力也越来越大,到后来终于不可收拾。

安史之乱,高力士陪伴唐玄宗逃往四川,归来之后,继续服侍太上皇。此时,唐肃宗的亲信太监李辅国当权,在他的授意下,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。

高力士是唐朝最有名的宦官,被称为千古贤宦,他帮助唐玄宗泡儿媳妇杨玉环,又在关键时候劝唐玄宗自保而杀掉杨玉环,高力士对唐玄宗绝对是忠心无二,在得知唐玄宗去世后,绝食多日,吐血而死,他为什么对李隆基这么忠心呢?

高力士本名冯元一,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(今电白霞洞镇),他的曾祖父冯盎曾认高州总督,受封耿国公,他的父亲冯君衡世袭祖上官爵,后来冯君衡因牵连到一桩谋反案而被抄家,当时年幼的冯元一被***入宫。

冯元一被太监高延福收为养子后,遂改名高力士,引长相清秀,受到当时女皇武则天的赏识,后来来到时为临淄王的李隆基府上,成为李隆基的心腹。

在李隆基从临淄王到唐玄宗的坎坷险途中,自然也少不了高力士的出谋划策,他帮助李隆基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,为李隆基问鼎宝座立下了犬马之劳。

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个功过参半的君王,他曾一手将唐朝的盛世推向了顶峰,但也亲自葬送了***的辉煌。安禄山起兵造反后,唐玄宗丢盔卸甲仓皇出逃。

在逃至马嵬坡时发生兵变,愤怒的士兵要挟唐玄宗处死杨贵妃,唐玄宗甚是不舍,情况一度相当危及,关键时刻还是高力士挺身而出,劝告唐玄宗为自保而放弃杨贵妃,弃卒保車,缢死杨贵妃并非高力士的错,从某种意义上讲,更是对唐玄宗忠诚的表现,无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旷世奇恋,在士兵哗变面前,也必须做出选择,舍贵妃而保皇帝是无奈的选择,这也是高力士关键时候的果断抉择。

安史之乱后,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,居住于兴庆宫内,李隆基与唐肃宗不合,加之又讨厌儿媳妇张皇后,父子间芥蒂很深,而当时的太监李辅国也在防备着李隆基,防止其复辟,因为唐肃宗是他所立,而自己一身荣华富贵全依赖唐肃宗的帝位,因此李辅国对年迈的李隆基是百般羞辱与打击。

李辅国这才不得不跳下马叩拜太上皇,事后,唐玄宗感慨,如果不是高力士,他早就成了兵士的刀下之鬼。

唐玄宗被迁往太极宫后,没有一个亲信,身边的侍从全部换成李辅国的人,其境况可想而知,唐肃宗也恐惧李辅国,不敢前去探望,唐玄宗也想出来探视女儿,同样也不允许。

高力士流放两年后得到赦免,他始终渴望回京伺奉太上皇李隆基,回到朗州(今湖南常德)后闻之先帝驾崩后,悲痛欲绝,绝食七天后吐血而死。

首先纠正一下,大宦官高力士是听说了李隆基驾崩的消息后痛哭吐血而死的,绝食应该是民间传说。

当然,无论哪一种,都说明了他对玄宗的忠心耿耿。

要问为什么,可以用一句“士为知己者死”来总结。具体分析,我觉得有以下几点:

第一, 李隆基对高力士绝对信任,并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势。

玄宗曾说:力士当上,我寝则稳。意思是只要是高力士在外面当值,我睡觉就能安稳了。

高力士办事得力,屡次建功,先后被授官银青光禄大夫,兼任右监门卫将军,执掌内侍省事务,骠骑大将军等,打破了宦官“官不上三品”的先例。

玄宗不能对朝臣或将军说的事情,也找高力士商量。而如李林甫、杨国忠、安禄山、高仙芝等人都是经高力士的引荐而登高位的。

高力士在玄宗当政时的地位可谓是 权倾朝野,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。

第二,李隆基很尊重高力士,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君臣和主仆。

玄宗不称其名,而是以“将军”来称呼高力士。皇族成员对他也相当恭敬,当时的太子李亨(后为肃宗)呼之为“兄”,诸王、公主呼之为“翁”,驸马呼之为“爷”。这是何等的荣宠!

说到高力士,第一印象就是他,杨贵妃和李白之间的一些趣事了。

力士脱靴

在《新唐书•李白传》中有这样的一段记录。

(李)白犹与饮徒醉于市。帝坐沉香子亭,意有所感,欲得白为乐章,召入,而白已醉,左右以水靧面,稍解,授笔成文,婉丽精切,无留思。帝爱其才,数宴见。白尝侍帝,醉,使高力士脱靴。力士素贵,耻之,摘其诗以激杨贵妃,帝欲官白,妃辄沮止。


在《唐才子传•李白》中也有着这样的一个小故事,十分吸引人。

白浮游四方,欲登华山,乘醉跨驴经县治,宰不知,怒,引至庭下曰:“汝何人,敢无礼!”白供状不书姓名,曰:“曾令龙巾拭吐,御手调羹,贵妃捧砚,力士脱靴。天子门前,尚容走马;华阴县里,不得骑驴?”宰惊愧,拜谢曰:“不知翰林至此。”白长笑而去。


这里的白就是李白,而那个帮李白脱靴的高力士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那一位高力士。

千古第一宦官

高力士因曾经帮助唐玄宗平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,所以深得唐玄宗的赏识,而且他自始至终都对唐玄宗忠心耿耿,甚至唐玄宗驾崩之时,他也是一口鲜血喷涌而出,也随之去了,他的忠心耿耿使他被誉为“千古第一宦官。”

公元760年,李隆基移居太极宫甘露殿,服侍着他的人有高力士和王承恩、魏悦等人,但是他们或许做梦都没有想到,他们竟然因此而被罢黜了。

他们服侍李隆基登上了长庆楼,却也不想因此而被李辅国陷害,因此被流放了。

一直到762年的三月份,他们才遇到大赦天线得以回归京城,然而还在路上之时,他们竟然碰到了其他被流放的人,在听到他们的交谈之后,高力士才知到李隆基已经驾崩了。之后高力士北望号啕大哭,最后吐血而死。

《旧唐书》:宝应元年三月,会赦归,至朗州,遇流人言京国事,始知上皇厌代。力士北望号恸,呕血而卒。代宗以其耆宿,保护先朝,赠扬州大都督,陪葬泰陵。

高力士对唐玄宗如此的忠诚,倒也是不辱他“千古第一宦官”之名了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