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过了腊八就是年

为什么说过了腊八就是年

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“腊八节”,民俗学者表示,腊八源自上古时代祭祀神灵、祈求丰收的习俗,由于其主旨与春节相通,时间又与春节临近,故而有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的说法…

过了腊八就是年谁说的?

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俗语并非出自某位名人或文献,而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说法。

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期盼之情。根据搜索结果,这首民歌谣的内容提到了腊八节的习俗以及后续的过年准备工作,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这句话的具体出处。因此,无法确定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确切的起源人或者文献来源。

过了腊八就是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为什么过了腊八就是年?

因为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。以前过年需要很长时间准备。腊八后天气寒冷,进入农闲冬歇期。

杀猪、打扫、磨面、宰鸡、祭灶、包饺子......好多过年的活动都是腊八后开始准备。

这个主要还是源于原来的农耕社会,这个情况在城市不太明显,但是在农村你会看到。过了腊八以后,人们就开始买肉,从里没有冰箱,买来的肉只能冻起来,放在瓮子里,只有这两天的肉才能冻住才能保持新鲜。过了腊八以后,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,在忻州村里的时候是要做豆腐,不是家家自家做的豆腐。然后要做一些丸子,蒸肉,还要蒸花糕糕,枣山山,有些人手不足的,还要互相帮助帮忙才能做完这些。在这半个月中就积极准备过年所需要的一切。而对于城市的人来说,过年吃吃个饭就行了,在农村,却要天天忙活这些过年的事儿。

过了腊八就是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“腊八节”,民俗专家表示,腊八源自上古时代祭祀神灵、祈求丰收的习俗,由于其主旨与春节相通,时间又与春节临近,故而有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的说法。

在我国上古时期,人们将冬季祭祀神灵、祖先称为“大腊”,而举行冬祀的日子被称为“腊日”。“腊日”的具体时间曾几经变更,到了南北朝时期,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作为“腊日”逐渐被确定下来,如在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《荆楚岁时记》中,就有“十二月八日为腊日”的记载。

除祭祀之外,传统腊八民俗中祛病、祛邪等习俗也暗合了春节辞旧迎新的主题。此外,作为中国传统节日,腊八的传播对于佛教密不分。汉朝之后,随着佛教传入,人们逐渐将腊八附会为佛祖释迦牟尼的“悟道成佛之日”,甚至连“腊八粥”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“佛粥”,其中的粳米、红豆、大枣、紫米、核桃仁等食材,则象征十八罗汉。

过了腊八就是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这与传统中国人儒、释、道三家思想交融的价值观不无关系,更折射出老百姓期盼阖家团圆、幸福平安的朴素愿望,与春节的主题不谋而合。

“腊八”一过,年味就越来越浓了,所以就有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这一说法,“腊八节”民间流传着吃“腊八粥”,泡腊八蒜(有的地方是“腊八饭”)的风俗。

童谣: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腊八粥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扫房日,二十五炸豆腐,二十六煮白肉,二十七杀年鸡,二十八把面发,二十九蒸馒头,三十晚上闹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。”这些天趣童真里流露出到了腊月孩童们对过年的无限期盼。

腊八这天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:从这天起,人们开始置办年货,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。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,从喝腊八粥开始,然后祭灶、扫房、炸年糕、宰猪羊、写春联等等,直到腊月的最后一夜除夕。如腊月二十三,民间称小年(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),是民间祭灶(或曰送灶)的日子。旧时民家的锅台墙壁上有“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位”,两旁有联“上天奏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,或“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”等。送灶一般是在黄昏举行,恭恭敬敬地送灶王爷上天汇报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径,以求得到玉皇大帝的嘉赏或宽恕,并保佑来年四季平安。祭灶供品除鸡、鱼、肉与酒饭外,还要另加一道糖稀即灶糖,说是要用糖稀粘住灶神的嘴,上天后少说坏话,多说甜美之言。到除夕夜,还要举行同样的仪式,再把灶王爷接回家。再如,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,“有钱无钱,打扫干净好过年”: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此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含义,用意是把一切穷运、晦气统统扫出门。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

传说故事
腊八节是农历腊月(十二月)初八,起源于元末明初,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,当时正值寒天,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、大米、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。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,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,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。美美的享受了一顿。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,坐北朝南做了皇帝,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,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,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