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寒食节的由来

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?

今天是寒食节,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。因为寒食节随着时间的烟云,已经越飘越淡。想知晓寒食节,恐怕只能在古诗文里去寻找了。最著名的能就是唐人韩翃的同名诗《寒食》: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”所谓寒食,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,只吃冷食。

寒食节为什么要吃冷食?原来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关。上学时我曾游览过山西绵山,山上关于寒食的景观、遗迹处处看见,寻根追源,一下就到了春秋纷扰的年代。

寒食节的由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切还要从晋献公的妃子骊姬说起。骊姬是献公的宠妃,她想长久保持尊容,最好的法子就是让自己的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。可是太子还在啊。怎么办,干掉太子。骊姬绝对是行动派,说到做到,她在太子申生献给父亲的肉里偷偷下毒,谎称太子想毒死父亲。申生是个软包,没辩解一声就***了。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的,不但似乎做实了他的谋杀,也连累了他的兄弟重耳

重耳原本是个生活滋润的公子哥,或许也没什么大理想。但此时被迫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涯。十九年,受尽人间疾苦,世间冷暖。有一次,重耳饥病交加,气若游丝。介子推见状,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熬汤给重耳充饥,保全了重耳的性命。

历经磨难终成正果,公元前636年,重耳登上晋国王位,后为春秋五霸之一。新君继位,自然是大封群臣。跟随重耳逃亡的一干人等都被封官加爵,却独独没有介子推的份儿。这就尴尬了,想当年了,你重耳快死了,我从大腿上割肉给你吃,这么大的功劳你都忘了,我还留在这朝堂有何面目。

寒食节的由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介子推悄悄带着母亲回到家乡绵山。赵衰、狐偃等大臣看不下去了,上书提醒晋文公。晋文公急忙派大臣到绵山回请,遍寻不着。晋文公便命人放火烧山,只留下一条道路,逼介子推下山。大火烧了三天,也不见介子推下来,等发现时,介子推与母亲抱着一棵树已经逝去。悲痛之余,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蒙难的那个月,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、吃冷食。久而久之,便逐渐形成了寒食节。此后,介子推的故乡改名叫做介休,取“介子推休于此”之意。

刚开始,寒食节仅局限在晋国范围,隋唐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,“四海同寒食,千古为一人”。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寒食节有了固定的时间:清明节的前一天,而且全国放***七天寒食节的内容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,除禁火吃冷食外,还增添了扫墓、插柳、踏青、斗鸡、蹴鞠等内容。除斗鸡、蹴鞠外已基本类同今日清明节主题。

想了解寒食节的由来,我们先来看看韦应物的一首诗,从诗中可以看到寒食节的一些风俗礼仪。当时,韦应物写了一首诗,给他的弟弟们的。

寒食节的由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代 韦应物

雨中禁火空斋冷,江上流莺独坐听。 把酒看花想诸弟,杜陵寒食草青青。

里面第一句很有意思,雨中禁火空斋冷。说明这一天是不允许生火做饭的,叫禁火。事实上,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二日。在这一天禁烟火,只吃冷食。后来增加了祭扫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牵勾、斗鸡等风俗。

那么寒食节从哪儿来的呢?这是一个温暖的、好心办坏事的故事。据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时晋国的著名忠臣介子推。当时晋文公重耳在国内的王位争夺战中失败,被迫流亡各国。晋文公重耳饿得是头晕眼花,介子推没有办法,狠心割了自己大腿的肉,做成汤给晋文公重耳吃。后来晋文公逆袭成功,回到晋国,成为国君。介子推不想做官,带着母亲隐居起来。晋文公非要介子推出山,介子推死活不肯。晋文公决定把山给烧了,逼着介子推出来。哪想到介子推是个硬骨头,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。晋文公很伤心,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后相沿成俗。

你说这都什么事?

我是尚武先生,我来回答

’寒食”是冬至以后第一百零五日,一般多在夏历清明节前一两日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士介子推而创设的一个节日。介子推对晋国公子重耳有恩,重耳当了国君(晋文公)后,欲请介子推出山做官,介子推不愿,遂躲入山中。重耳为了逼他出山,遂放火烧山,结果介子推宁愿被烧死,也未出山。后来为了纪念他,就把这大定为“寒食节”,即要禁火,吃冷食的意思。

据唐人徐坚《初学记》卷四《寒食》条所载禁火的传统可能在周代就已经存在。寒食节原先延续时间较长,大约一个月左右,后来天数逐渐减少,一月只有数天。唐代诗人元稹《连昌宫词》云“初过寒食一百天,店舍无烟官舍绿。”描写的就是寒食节的情景。由于寒食节过后就足清明,两个节日紧紧挨在一起,节日风俗又大同小异,所以人们常常把这两个节日相提并论。白居易诗《寒食望野吟》就已经把寒食和清明节连在一起了,描绘了时人思念亡亲的画图:“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垒垒春草绿。棠梨花映自杨树,尽是死生离别处。冥漠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”可见,寒食拜

扫的风气在当时已经非常盛行了。

在初唐时期,寒食上墓游乐是遭到明文禁止的。直到***二十年,玄宗针对寒食拜扫、浸已成俗的情况,才下旨允许上墓,但不得取乐。可是在“行乐不违亲”的观念下,饬令的严格还是禁不住人们游乐的欲望。尤其时值仲春,冷暖适宜,空气清新,树绿草青,正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机会,元稹《寒食日》一诗云:“今年寒食好风流,此日一家同出游。

韦庄《丙城年鄘州寒食》诗亦云:“雕阴寒食足游人,金风罗衣湿麝薰”,“***坡下日初斜,拜扫归来走钿车。可惜数株红艳好,不知今夜落谁家。”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寒食节期间举家外出旅游的情景。
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我的问答。

寒食节,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个重大节日,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両天。寒食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个说法。

一,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忠臣介之推。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,因躲避宫廷內乱而出逃19年,在这19年中,重耳身边只有几个忠心的臣子追随,其中就有介之推,流亡时,众人忍肌挨饿,风餐露宿。有一次重耳饿昏了,介之推就把自已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来,烤熟了给重耳吃。后来重耳回到了晋国,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,他想到了介之推,想让他出来做官,一打听,介之推携带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,不出来做官,在多次邀请未果的情况下,重耳下令放火烧山,逼出介之推,结果介之推宁肯烧死山中,也不肯下山。晋文公见到烧焦了的介之推后非常后悔,下令全国在这一天全国禁烟火,只吃冷食,是为寒食。

但《左传.介之推不言禄》中计载:其母曰:“能如是乎,与女偕隐。遂隐而死”。介之推隐居到老了。并沒有被重耳烧死。在原始社会时期,生一次火是很不容易的,于是就保证全年不灭。但不能让火神常年工作不休息啊,所以就这一天熄火,让神灵接受祭拜。寒食由此而来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