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娃算命网

Hi, 请登录

中国节日日期

中国传统节日还有什么?是哪一天?有什么习俗?

感谢邀请
我觉得你问的问题,肯定不是春节,端午呀。估计是一些不怎么“出名”的节日吧。

二月二龙抬头,我们老家会炒面豆。就跟咱们吃的旺仔小馒头差不多,不过是咸的,放在平底锅上炒熟的。我在北京鼓楼的时候,一次熟人给了一把面豆,说是用土炒的。很多年没有见过面豆了,没有想到北京也有这样的传统。

七夕算是一个了,中国的情人节。小的时候听别人说,在葡萄架下放一盆水,在水的旁边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,当天晚上还真的钻到葡萄架下去了。

中国节日日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冬至和腊八,冬至吃饺子,不会冻耳朵。腊八要喝腊八粥。现在虽然一个人在外面,遇到这些节日的时候还是去饭店吃点。我记得有一次腊八节,一个饺子店的人都排到店门外面好远。

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(正月初一)、元宵节(正月十五)、龙抬头(二月二)、社日节(二月二)、清明节(公历4月5日前后)、端午节(农历五月初五)、七夕节(农历七月初七)、七月半(农历七月十四/十五)、中秋节(农历八月十五)、重阳节(农历九月九)、冬至节(公历12月21~23日)、除夕(年尾最后一天) 等。

另外,二十四节气当中,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,如:清明、冬至等,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此外,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,诸如傣族的泼水节、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、彝族的火把节、瑶族的达努节、白族的三月街、壮族的歌圩、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、苗族的跳花节等。

中国节日日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传统节日的习俗见搜索‘中国传统节日’百度百科,滑动‘节日介绍’查看。内容庞大,不再说明。

24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是哪一个?

二十四节气,即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有两个,清明节和冬至。

每年祭祖和扫墓都在清明节,

中国节日日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。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——清明节

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!

——冬至

清明节。

一、清明节的来历

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节气与节日合而为一的节日,它滥觞于春秋,作为节气之名见于汉(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” 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 西汉),作为节日之名则显于唐(“清明寒食好,春园百卉开” 《唐诗》)。至宋元时期,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,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,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。

二、清明节的风俗

清明时节,天气清清爽爽,草木明明朗朗(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” 《岁时百问》),最适宜踏青。春和景明,和风微醺,人们每每携亲带友邀约去郊外踏青游乐。对此,宋人曾有描绘: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,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清明节又是个祭祖扫墓的季节。清明时节雨纷纷,雨丝飘落在杏花上、柳梢上、刚冒出的草尖上和行人的睫毛上,杏花粉得让人心疼,小草青得逼眼,而你却悲交集。清明来兮,斯人往矣。在这个细雨纷飞的季节,你会想念那些逝去的亲人。

三、清明节的演变

随着时代的变迁,现在清明节荡秋千、插(戴)柳、禁火冷食(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,反映远古人类对生火的重视)等习俗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,但祭祖扫墓的主题却依然不变且形式和内容还有所发展,比如祭奠的形式有的由现场改为网上;祭品在酒肉、纸钱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现代化的“宝马香车”,甚至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等。

作家冯骥才说:“文化的粗鄙化带来更深、更长远的危害,不仅仅在文化本身,还将败坏我们国民的精神,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、粗糙浮泛、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”。

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,这样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,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,但绝不能粗鄙化和庸俗化,哪些要摈弃、哪些要保留、哪些要发展,这是个大问题。

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,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祭祀节日。

清明作为节日,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。节气是我国物候的变化,时令顺序的标志,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,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


古人过清明节,那是相当地快乐!!!

清明本来不是节日,它只是节气,出现在冬至后的108天。那它为什么成了节日呢?因为它撞上了寒食节。

寒食节的故事起源于一个传说。春秋时期,当时还没继位的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。有一次他饿晕了,跟随他的小伙伴介子推直接割了块大腿肉给他吃。后来晋文公发达了,要报答介子推,是介子推坚决不接受,还拉着老娘躲进深山死活不出来。晋文公没办法,只能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,想把人从山里逼出来。结果火候没掌握好,把介子推母子烧没了……重耳非常后悔,为了纪念介子推,他下令,在一段时间内所有人都不准玩火——只能吃冷饭。寒食节就这么诞生了!

在唐代的时候,寒食节被正式规定为三天,分别是:大寒食,官寒食,小寒食。由于历法的推算,清明时而在小寒食这一天,时而在小寒食之后,总之就是“纠缠不清”,于是寒食节干脆就“收养”了清明这一天。

由于紧跟遭罪的寒食节,人们刚吃完几天冷饭,亟须放飞自我,所以在清明这天,大家无比愉悦,纷纷出门踏青郊游。

这让我想起杜牧的一首诗《清明》。

清明时节雨纷纷,
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
借问酒家何处有?
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