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佳节吃月饼的来历?
中秋佳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中国,具体起源时间无法考证。但据传说,月饼最早是用来祭拜月神的。在中秋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,人们会在月亮升起的时候,摆上月饼、水果等祭品,祭拜月神,祈求家庭团圆、生活美满。后来,月饼逐渐成为了中秋节的代表性食物,人们通过食用月饼来庆祝中秋佳节。
月饼是一种节令食品,通常在中秋节前后食用。月饼的种类繁多,口味各异,有甜、咸、辣等不同口味。此外,月饼还具有团圆的象征意义,中秋节期间,家人团聚在一起,共同分享月饼,寓意家庭和睦、团圆美满。
八月十五吃月饼,关于月饼的来历与典故有哪些?
相传月饼起源于唐初,是用来庆祝胜利的贡品。说是高祖年间,大将军李靖北征匈奴获胜,在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凯旋而归。
一个吐蕃商人给唐高祖敬献了一盒子圆饼。
明月之下,高祖李渊喜不自禁,邀来将军李靖,说“应将胡饼邀蟾蜍”。随后把圆饼分给群臣一起吃。群臣大喜,这个圆饼甜、酥、软,好吃得了得。
高祖遂差人征得此饼做工。以后,每到中秋之际,高祖就邀请臣子们一起吃这种圆饼——胡饼。
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和传说有很多种说法。
一种说法是唐初,李靖北征突厥,凯旋回朝时,有人献上祝捷饼,李渊看到后很高兴,定下每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。
另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庆祝胜利,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了装饰精美的月饼,李世民取出彩色圆饼,指着明月说:“应将胡饼邀蟾蜍”,并将月饼分给了文武百官2。
此外,还有一个与嫦娥奔月有关的传说,嫦娥因误服仙丹而升上天宫,丈夫后羿为怀念妻子,便在八月十五做出月饼,以象征团圆3。总之,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和传说有多种版本,但都与庆祝胜利、团圆、祭月等有关。
中秋节起源于唐朝,月饼源自明朝,中秋赏月为什么还要吃月饼,有什么典故?
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,据史籍的记载,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《周礼》一书。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,唐书中的《唐书.太宗记》记载有,八月十五中秋节。
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明清时,己是与元旦齐名,成为了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仅次于春节,成为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我国的历法,农历八月在秋季的中间,秋季的第二个月,称为,仲秋,八月十五又在,仲秋,之中,故称,中秋。中秋还有多种别称,因节期在八月十五,所以又称,八月节,八月半,中秋的主题都是围绕,月,所以又俗称,月节,月夕,十五的月亮圆又圆,象征团圆,故又叫,团圆节,唐朝时,中秋节还被称作,端正月。
关于,团圆节,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,八月十五谓中秋,民间以月饼相送,意指,团圆,八月十五又祭月,饼心圆,其有妇归宁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也。
中秋的晚上,我国很多地区还有烙,团圆,的习俗,烙一种类似月饼的小饼子,中间裹有糖、芝麻、桂花和蔬菜等,外表印有,月亮、桂树、兔子等图。
月饼祭月之后,在由家中长辈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,每人一份,如有不在家的,会留其一份,表示合家团圆!🐴🌺🌺
在我国古代,人们把农历每季每月的十五,分别称为孟、仲、季。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居于秋季的正中,所以,称作“仲秋”,“仲”即居中的意思,而八月十五日即居秋季之中,又居“仲秋”之中,故称为“中秋节”或“仲秋节”。这时,因为月色倍明于常时,所以又称为“月夕”。
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,百姓也就有了中秋祭月、拜月、赏月习俗。据史料记载,在唐代,祭拜月神后,还要赏月吃团圆饼,饮桂花酒,使八月十五成为了一个互相祝福、喜庆团圆的日子。
月饼在很早以前叫小饼或甜饼,开始是祭奉月神的供品之一。到了唐朝在京城长安有了专制月饼的辅子,宋代就兴旺起来了。北宋苏东坡曾有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的诗句,那时的小饼与现在的酥皮月饼很相似。
据说,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,游到杭州时正值中秋,一些学士奉献甜饼给乾隆品尝。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吃饼,连声说:”好月,好饼,中秋良宵也。“从此,中秋做月饼吃月饼在全国兴起。月饼也做的大了,供月时有如同大吃盘大小一般。据说,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“径约二尺许,重约二十斤”,算是一个巨型月饼了。